探寻「电子竞技职业选手」的源头,会发现这条轨迹贯穿了近半个世纪。下面这张时间线汇总了几个关键节点,帮你直观了解其中的重要里程碑:
mermaid
大家还在搜:timeline
title 电子竞技职业选手演进历程
1970s : 竞技萌芽
1972 : 斯坦福大学举办
首场电子竞技比赛
1980s : 初代明星
1980 : Atari举办《太空侵略者》
全国冠军赛 (万人参赛)
1985 : Billy Mitchell成为首位
享有国际声誉的街机选手
1990s : 职业化启程
DB电竞平台1995 : Thresh赢得"审判日95"
获赠豪华电脑
1997 : Fatal1ty开启
Quake职业征程
2000s : 全球发展与
中国力量的崛起
2000 : 《星际争霸》在韩国
推动职业化浪潮
2001 : 马天元与DEEP
为中国夺得首枚WCG金牌
电子游戏的竞技属性几乎与生俱来。早在1972年,斯坦福大学就为学生举办了一场《太空战争》比赛,这可视为电子竞技最早的雏形。
到了 20世纪80年代,随着像Atari这样的游戏公司开始组织全国性的比赛,例如1980年的《太空侵略者》冠军赛就吸引了超过10,000名参与者,竞争的舞台变大了。
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一些凭借超高游戏分数闻名的玩家。比如1985年,Billy Mitchell因为在《吃豆人》和《大金刚》等游戏中创下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,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街机选手。他们是电子竞技明星的雏形,主要通过创造纪录而非专门的职业赛事获得声望。
进入20世纪90年代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一方面,技术的进步(如局域网的出现)为比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。一批专注于组织比赛的机构开始出现,例如1997年成立的Cyberathlete Professional League就举办了包含《雷神之锤》在内的多项赛事,并派发了高额奖金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出现了首批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: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。得益于政府支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,韩国在《星际争霸》推动下,迅速建立了包括职业战队、专业联赛和电视转播在内的成熟产业生态,这使得在韩国成为《星际争霸》职业选手成为一种可行的、受人认可的正式职业。
中国电竞职业选手的起步充满了艰辛。他们面临的不仅是艰苦的训练和生活条件,还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不理解。"身披五星红旗的SKY"——李晓峰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夺得WCG《魔兽争霸3》世界冠军,成为中国电竞的标志性人物和无数后继者的启蒙者。
在他们之前,马天元(MTY)等人在1999年进行了早期的职业化尝试。当时,马天元等人组建了"A.G"战队,据信是中国第一支全职业电子竞技战队,因为队员完全脱产,并能领取工资(例如马天元当时月薪2000元)。2001年,他与搭档DEEP(烤鸭)在WCG上夺得《星际争霸》双打世界冠军,并留下了高举国旗的经典画面,这也是中国电竞史上的首块金牌。
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伴随游戏产业、赛事组织和商业模式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发展逐步形成的。不知道你对哪位选手或者哪款游戏的历史特别感兴趣呢?
相关搜索:以便获取最新的优惠活动以及最新资讯!
